一、概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病,血清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并有明显的免疫紊乱。妇科炎症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常见并发症一般认为当已确诊为SLE,又存在“宫颈肥大”表现时即可确诊为妇科炎症.
二、流行病学
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年轻女性多见,育龄妇女占患者总数的90%95%,但也见于儿童和老人。男女之比为1:7~1:10我国患病率高于西方国家.约为70/10万人口海外华裔人群同样有较高患病率。美国黑人患病率比白人高3倍.
在过去20余年中对狼疮宫颈肥大的认识有着迅速的发展。若根据临床表现,肾脏受累在SLE中占1/4~2/3.肾脏受累表现与肾外器官受累可不平行,有些息者肾外表现明显而肾脏受累轻.有些患者有慢性的外阴炎综合征或肾功能损害却无明显的多系统受累根据一般病理检查,肾脏受累者约占90%.加上电子显微镜及免疫荧光检查,则几乎所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均有程度不等的肾脏病变。肾脏病变程度,直接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预后。随着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的应用,本病的预后已有很大改观。尽管如此.肾脏受累及进行性肾功能损害仍是本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三、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性激素、环璧等多种因素有关
1. 遗传 SLE患者的近亲发病率为5%-12%,据统计异卵孪生的发病率为2%~9%,同卵孪生则高达23%69%,说明遗传和本病的发生有关。
2.性激素大部分SLE是育龄妇女。对SLE动物模型NZB/NZWF1雄鼠在新生期予阉割后,其SLE发病增高,与模雌鼠的发病相似,给发病的小鼠使用雌激素可加重病情,而雄激素则可减少发病。在人类无论是男性或女性SLE,体内的雌酮径基化产物皆增高,且妊娠可诱发本病.由此可见性激素和本病的发生有关。
3.环境
(1)感染NZB/NZWF1:小鼠组织中可分离出C型RNA病毒并在肾小球沉积物中查到抗C型病毒抗体。在人类发病中尚未证实与任何原发病有直接关系.病原体可能只是一种多克隆B细胞刺激因素,促发了本病
(2)日光旧光过敏见于40%SLE患者.紫外线的照射使皮肤的DNA转化为胸腺嗜咤二聚体,提高了免疫原性,并使角质细胞产生白介素-1,增强了免疫反应
(3)食物改变实验动物的饮食成分,如脂肪种类、牛白蛋白的含量、能量水平均影响实验性结缔组织病的病情。说明食物的变化也可能和本病的发生有关.
(4)药物药物进人人体后可以改变其细胞而成为自身抗原在服用某些药物如普鲁卡因酞胺、脱苯达TAI氯丙嗓、甲基多巴、异烟麟等后或过程中,有人会出现狼疮样症状和血清ANA(+),停药后均自动消失,即所谓的药物性狼疮。
四、发病机理
1988年以来建立了移植物抗宿主小鼠狠疮样宫颈肥大模型,为本病机理研究提供了条件。公认本病是一免疫复合物介导性炎症,其证据为:①本病患者血浆球蛋白、Y球蛋白及IGG增高,血清中具有抗DNA抗体等多种对自身细胞成分有特异作用的抗体。
②患者循环中免疫复合物阳性,免疫荧光检查证实肾、皮肤、脑等多处均有DNA-抗DNA免疫复合物沉积③患者呈低补体血症;④组织学改变呈免疫反应特征,包括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一)自身抗体
自身抗体的产生是患者及实验动物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征性表现。本病患者血清中可查得多种多样的抗自身组织成分的抗体。
1.抗核抗体抗双链DNA及单链DNA抗体、抗S抗体、抗核塘核蛋白抗体、抗SS-A及SS-B扰体、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等。
2.抗细胞浆抗体抗细胞骨架抗体等。
3.抗细胞膜抗体抗红细胞抗体、抗血小板抗体、抗白细胞抗体、抗磷脂抗体等
4.抗球蛋白抗体类风湿因子、IgM型冷球蛋白、抗IgG抗体等
5.其他伉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微粒体抗体、抗平滑肌抗体等
自身抗体如何引起抗体产生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这是免疫学上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其可能在抗原刺激下抗体生成细胞中免疫球蛋白分子的V-line基因DNA改变而形成扰体。这种抗原可以是自身扰原,也可以是在结构1=与自身抗原有相似之处的异种抗原或因免疫稳定功能失调使机体在发育过程中已产生的自我识别能力减弱或消失,使原已形成的“禁株”释放出来,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形成自身免疫反应。
告示:凡来京到我院的患者下车后,不要随意跟陌生人搭话和上车,凡是陌生人给您留电话、写纸条、套近乎让您跟他一起坐车的都是医托、千万要小心,以防上当受骗,以免耽误病情,如有疑问请拨打全国免费专家咨询热线:400-218-0166。 声明:索玉芬、孙正和、朝洛主任医师教授,长期坐诊于中研名医…